4月26日,同心縣豫海鎮富興社區攜手同心縣第一小學,把“銀齡宣講進公園”活動搬進社區的街心公園,白發蒼蒼的老者與紅領巾少年圍坐在一起,開始了一場對話。
“我們為什么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?”退休老干部馬希偉手持一個紅石榴,向孩子們拋出了第一個問題。從張騫開通西域的駝鈴古道,到紅軍長征途中歃血為盟的彝海之畔,馬希偉娓娓道來。
面對三年級學生李悅“小學生能為民族團結做什么”的疑問,馬希偉翻開珍藏的老相冊:“瞧!這張泛黃的照片記錄著30年前漢族醫生背著藥箱,為回族村落送醫送藥的故事——民族團結,就是從每一件小事開始的!”孩子們豁然開朗,爭先恐后分享校園里的溫暖瞬間:“我們班的東鄉族同學教我跳跆舞”“我和苗族小伙伴合作剪出了七彩窗花”……稚嫩的童言里,散發著民族團結之花的芬芳。
活動尾聲,孩子們將寫滿心愿的“石榴籽”貼紙掛在社區“團結樹”上。楊博同學的留言質樸真摯:“我要做一顆小小的石榴籽,永遠與祖國母親緊緊相擁!”
“教育既要‘沾泥土’,更要‘潤童心’。”富興社區黨總支書記丁玉琴指著公園新繪的民族團結彩繪墻介紹,此次將課堂搬到了綠意盎然的自然空間,“當孩子們記住‘馬爺爺的石榴課’時,互嵌共融的真諦便悄然扎根心間”。帶隊教師馬麗驚喜地發現,返校途中孩子們自發唱起《愛我中華》,歌聲清脆嘹亮。“這種沉浸式教育,遠比書本更能直擊心靈。”馬麗感慨道。(記者 馬忠)